加味导赤散治瘾疹验案一则


来源: 个人图书馆-循天园

瘾疹是一种以风团为主要皮损的瘙痒性、过敏性皮肤病。“瘾疹”一词最早出于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:“少阴有余,病皮痹隐轸。”该病容易反复发作,较为难治。笔者曾跟随陕西省西安市首届名中医唐远山教授学习,以下介绍唐远山以加味导赤散辨治瘾疹医案一则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赵某,女,23岁,于2019年5月10日初诊。自述皮肤瘙痒2个月,抓挠后出现红色丘疹,抓痕部位条索样隆起,四肢及后背部皮肤瘙痒多,服肤痒颗粒、葡萄糖酸钙后症状无明显缓解。患者13年前因注射破伤风疫苗后出现全身过敏反应(皮肤瘙痒),近3年留学加拿大。从小易感冒,纳眠可,二便调,月经周期20~40天,最近一次月经量少,色深红,少量血块,无痛经。尿沉渣检查提示白细胞(±)。舌尖红赤,苔薄黄,舌下脉络迂曲,脉数细弦。

中医诊断:瘾疹(心火上炎、邪郁腠理)。治法:清心导热、宣开腠理。药用加味导赤散加减。

处方:生地黄15g,竹叶3g,通草6g,生甘草10g,牡丹皮15g,麦冬15g,砂仁4g,半夏10g,炒白芍各10g,忍冬藤20g,白茅根30g,炒山药各30g。6剂,水煎服,每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

5月17日二诊:患者诉服药后皮肤瘙痒较前明显改善,偶有瘙痒,已无皮肤隆起,症见:喷嚏频频,流黄涕,咽红充血,舌红苔薄黄,脉弦细。处方以小柴胡汤合封髓丹加味。

处方:柴胡、姜半夏、生甘草、炒白芍各10g,板蓝根、牡丹皮、连翘各15g,白茅根30g,砂仁4g,黄柏5g,炒山药40g。12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早晚2次温服。

6月11日三诊:患者诉服药后诸症均好转,喷嚏未再发作,偶有皮肤瘙痒,起丘疹,查咽部无异常,来月经后量稍增,无痛经。舌暗苔薄黄,舌边尖赤,脉弦涩。复查尿沉渣,结果未见异常。

继处导赤散化裁6剂,嘱两日一剂以善后。

一年后患者因感冒就诊,诉皮肤瘙痒症状未再出现。

按 导赤散载于《小儿药证直诀》,为治疗心经火热的临床常用方。患者久居国外,潮湿且寒冷,经血量少,该案病机与太阳、少阴经气不利有关,恰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所云“少阴之上,热气治之,中见太阳”。患者正值青年,气机郁闭,郁久化热,邪热未随经泄而犯腠理,故四诊合参辨证为心火上炎、邪郁腠理证,处导赤散加味以清心导热、宣开肌腠。

首诊用加味导赤散化裁,方中生地黄甘寒,凉血滋阴降火;通草清热利尿,合生地黄共为君药。牡丹皮味辛苦,性寒,入血分清营透热,配炒白芍以行肝经瘀血;麦冬归手少阴心经,心与小肠相表里,使邪热从小便而解,白茅根使邪热从足太阳膀胱经而泄;忍冬藤解手太阴肺经肌肤之毒,清肺热;竹叶甘淡,清心除烦,淡渗利窍,导心火下行,诸药共为臣药。半夏、砂仁是为防凉药伤胃气而设,为佐制药;山药有滋养肺脾肾之力,为佐助药,生甘草清热解毒、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制方主旨为和少阴经气,交通心肾,宣开肌腠。

少阳少阴之枢协调人体气血阴阳,具有枢转经气作用。一诊服药后患者喷嚏频频,此为肺气宣发、邪出玄府之象。故二诊用小柴胡汤,使邪气由少阳而出肌表。伍黄柏、砂仁、甘草、山药,宗封髓丹“降心火,益肾水”祛除肾经蒸腾热源之意,达泻子救母、肺肾两安之境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小肠手太阳之脉,起于小指之端……循咽……”心与小肠相表里,心火亢盛下移小肠,热毒蕴积,循小肠经上攻咽喉,故患者咽红充血。加入连翘疏风散热,板蓝根清热解毒、解表利咽;白茅根、牡丹皮、炒白芍凉血清热化瘀。三诊来诊时患者诸症大释,肌肤如常人,喷嚏频频症状消失,继服导赤散加味,两日一剂缓缓图久效。(滕濡宇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)
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)

关键词:

[责任编辑:shsh]

网罗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