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义:做大做强都市圈 点亮市民美好生活


来源: 天眼新闻

夏日的午后,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的湿地公园里,不少市民在散步、游玩。“湿地公园不仅生态环境好,还配置有健身器材、步道,来这里游玩,对身心都有益。”新蒲新区日月新城居民叶浩告诉记者。

“园在城中、城在园中”的新蒲新区,是遵义奋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据悉,新蒲新区湿地公园2014年6月建成开园,占地约2505亩,水体面积约495亩,是遵义市第一座大型湿地公园,也是新蒲新区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之一。

近年来,遵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进一步优化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布局,打造宜居生活环境,大力推进城市更新,开展了老旧小区改造、棚户区改造、社会就业、智慧社区、养老服务、交通出行、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民生实事。

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公园绿地花团锦簇,基础设施日益完善,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。

白天,漫步在遵义老城,湘江河碧波荡漾,遵义会议会址、毛主席住居等红色旅游景点人流如织;夜晚,城市之夜流光溢彩,昆明路唯一国际综合体、新浦林达美食街、珠海路新国贸等繁华商圈华灯璀璨,让人切身体会到了遵义城市化的无限魅力。

2021年4月,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“强省会”工作大会明确提出,遵义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,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,加快形成融入成渝、联动贵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,同贵阳唱好“双城记”,建成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省域副中心。

2021年5月,遵义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,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、以遵义都市圈建设为牵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,努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遵义市绕新型城镇化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,配套制定年度工作要点,逐项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要求,细化落实工作措施,建立工作督导推进机制,强化协调联动,形成工作合力,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。截至2022年,遵义市常住人口数达到659.65万人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01.26亿元,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。

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同时,遵义还加快推进125个特色小城镇建设,把做大做强小城镇与做美做靓乡村相结合,推动城乡互融并进、协调发展。

据遵义市住建局相关人士介绍,随着这些小城镇的成长蜕变、加速崛起,为壮大县域经济发展、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、活力和创新力。同时,这些小城镇各有特色,不拘一格:有历史古镇,也有红色小镇;有灵秀水乡,也有商业街区;有的山水相连,有的人文荟萃。

在赤水河畔,仁怀市茅台镇因茅台酒享誉世界,成为游客来遵义旅游打卡的必经地。

仁怀市茅台镇 供图 陈颖

习水县土城镇,精心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,以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体验为主题,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,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小镇。

习水县土城镇 供图 杨柳

道真自治县大磏镇自古以来便是川黔咽喉要道,被誉为道真自治县的北大门。

近年来,在旅游经济带动下,道真自治县大力推进大磏镇特色小城镇建设,对供水、排污、绿化、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,规划兴建农贸市场、商住楼等项目,改善和提升了集镇功能。同时在尊重历史和自然的基础上,逐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,在辖区各个村落还原了仡佬族特色民居,完善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。如今,每年到大磏旅游的重庆市民有近10万人次。

如今,一个个基础设施齐全、生态环境优美的小城镇,使遵义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具实力、更有底气,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不仅如此,遵义市还围绕"四改"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重点关注城市棚户区、老旧小区、背街小巷以及老旧地下管网改造,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,改善城镇生产生活环境,深入实施城镇功能提升工程。2022年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已开工2.4万户、棚户区改造建成3万户、背街小巷改造完工260条、地下管网建设改造1514.03公里。

如今,遵义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坚持“一圈引领、三带协同、多点支撑”发展思路,坚持以产兴城、产城互动,通过大力实施城镇化提升行动,做强城镇经济、优化城镇布局、美化城镇形象、推动城乡融合,努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李杰

编辑  李洋

二审  潘树涛

三审  唐正平

关键词:

[责任编辑:shsh]

网罗天下